11月12日至13日,2022(中國)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競賽(英文賽)正賽小組庭辯通過騰訊會議形式舉行。經書狀評審,共有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16所高校脫穎而出,晉級庭辯決賽。歷經兩輪激烈的庭辯,寧大代表隊以庭辯成績全國第四、總分全國第九的佳績與廈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同獲賽事全國三等獎。
本屆模擬法庭寧大代表隊由法學專業本科生2018級粟俊霖、2020級胡可豪、李仁豪擔任教練,法學專業本科生2020級朱琳艷、2021級李昂、周逸婷、陳繽綺任庭辯員,2021級呂佳航、汪錦添任研究員組成。法學院曲波老師、陳海波老師、郝會娟老師、吳敏老師指導組隊、備賽。2021屆畢業生曾體皓、2019級本科生王盼盼為賽事準備和模擬演練積極提供支持。代表隊以出色的表現獲得評審的高度贊譽,展現出寧大學子扎實的國際法學專業功底、優秀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為參加本屆比賽,法學院于今年4月啟動了賽事的選拔和籌備工作。從賽題研讀到觀點學術研討,從思路框架構建到文書寫作修改,在教練和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參賽同學合理制定競賽計劃和分工合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賽前準備,專心投入比賽。6個多月的賽事準備中,隊員們對案件和相關材料進行海量檢索,并認真細致地研讀分析,利用課余時間和暑期查閱中英文文獻資料,有步驟地學習國際海洋法知識,分析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法庭、常設仲裁法院的現實案例,反復打磨修改文書內容。高強度的賽事備戰和高難度的競爭挑戰,讓參賽學子收獲滿滿。
據悉,(中國)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競賽是中國首創的國際性全程英文模擬法庭競賽,也是目前國際上同領域競賽中規格高、專業性強、參賽規模大的賽事之一,旨在為參賽同學提供學習和探討當前海洋法領域熱點和前沿問題的平臺和機會。本屆賽事選取無人船舶的法律地位、200海里外大陸架界限劃定等海洋法領域的前沿問題,模擬適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近年來,法學院高度重視“卓越法治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在傳授引導學生扎實專業知識的同時,主動搭建科研創新平臺,學生在JESSUP(杰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ICC國際刑事模擬法庭比賽、IHL國際人道法模擬法庭、ILOS國際海洋法模擬法庭、中日韓三國學生法律英語演講大賽等賽事領域屢獲佳績,展現了寧大學子奮進向上、勇于挑戰的風采,為學校和學院贏得掌聲和榮譽。